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日前裁定,中國風電塔制造商以不合理價格在美國市場傾銷風電塔產品,損害了美國風電塔企業(yè)的利益。就在1個多月前,美國商務部不僅提議對原產自中國的風電塔產品征收45%—71%的反傾銷稅,而且還借中國制造商獲得不合理政府補貼之名,提議對中國產品額外征收22%—35%的反補貼稅。這次風電塔案的背景,一方面是美國在金融危機后啟動了再工業(yè)化進程,另一方面,作為當今世界的制造業(yè)大國,中國正努力推進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的進程。上述兩個進程的疊加,必然會使中美兩國同行之間的利益沖突加劇。
與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相比,目前中國向美國出口風電塔在“品位”上似乎比之前高端了些。就中美貿易而言,兩國間互補性強,以往貿易爭端主要體現(xiàn)為貿易不平衡,而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中國還沒有能力到美國市場搶飯碗。隨著對外貿易轉型升級加快,近些年來中國向美國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與附加值越來越高,中美兩國同行針對飯碗的現(xiàn)實爭奪,自然也就越來越多。
迄今為止,中國向美國出口風電塔的規(guī)模并不是很大。無論美方對此案采用反傾銷或反補貼手段的理由是否成立,有限的貿易規(guī)模也很難說會威脅到美國同行的飯碗,就連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6名委員中的3名也都認為,從中國進口的應用級風電塔,并沒有帶來實質性的損害或威脅。與光伏的情況不同,中國并不是向美國出口風電塔最多的國家,在美國市場占有率比不上加拿大,F(xiàn)階段,美國暫時還不是中國風電塔制造商的主打市場,中國企業(yè)受中美風電塔案沖擊范圍相對有限。既然如此,美方為何對從中國進口的風電塔大動“雙反”之干戈?答案其實不難找到,這就是中美雙方針對潛在市場開始了日益激烈的爭奪。
風電塔也好,光伏也罷,都屬于新能源范疇。相對于前些年來說,隨著國際油價波動軸心明顯上移,新能源領域的發(fā)展空間越來越大,中美都看到了其中的機遇。在光伏領域,中國企業(yè)在美國市場拓展的同時,也從安裝、售后服務、運輸?shù)确矫鏋楫數(shù)貏?chuàng)造了很多就業(yè)機會,因此美方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時,在美國國內也遭遇到強烈的反對。如果說在光伏產品上“吃一塹”,這一回在風力發(fā)電設備領域,美國學會了“長一智”,趁中國制造的風電塔在美國市場立足未穩(wěn)之際,先下手為強,及早將中國風電塔制造商進入美國市場的愿望“攪黃”。
伴隨著對外貿易轉型升級,中國面對的貿易摩擦也正面臨“轉型升級”,而我們的應對手段也需“轉型升級”。這也是從中美風電塔案所能看出的“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