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工作崗位,明天可能被機器人搶走,這并非危言聳聽。海爾去年裁掉了16000人,從86000人變成了70000人,去掉了18%。今年預計再砍掉1萬人,主要就是中間層和業(yè)務智能化的原因。這番言論引起了社會各界關注。
汽車和快消行業(yè)自動化進程更快一步,國內家電行業(yè)制造升級慢一步,但是現在也到了智能和自動化的階段,由此必然引發(fā)機器對于人的替代。
多年以來,家電屬于大規(guī)模制造、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家電生產很多還是靠人工組裝,不僅需要大量的一線產業(yè)工人,還需要配備生產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在傳統(tǒng)生產環(huán)節(jié),工人和管理崗的配比是1:10,也就是10個工人配備一個管理崗,如果把一線的班組長都計算在內,這一比例可以達到1:5。此前在自動化程度比較高的行業(yè),比如汽車和快消品,一個工人可能就管理一條線,管理人員也大幅降低,1:20的管理崗比例是常見的配備水平。
如今家電行業(yè)面臨的轉型升級需求,不僅僅是海爾,包括格力、海信等家電企業(yè)紛紛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自動化改造。對于企業(yè)來講,這或許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優(yōu)化結果。但是對于員工來講,今年的飯碗明天就可能被“優(yōu)化”掉,這不僅僅是一線產業(yè)工人面臨的現實,也包括管理層。據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xié)會副會長羅百輝介紹,在生產制造環(huán)節(jié),一般來講,最先被擠掉的是普通產業(yè)工人,然后依次是普通技術工人、高級技術工人、技術人員管理者。對于員工來講,可能要擔心的問題還在于,即使有一部分崗位不會裁撤,但是崗位人員還是需要置換。比如中層管理人員原本是粗放式管理,轉而變成精益生產管理。以前是以任務完成為導向,落實計劃,之后轉型精細化管理,管理崗位要更了解自動化管理需求,比如快速轉線、庫存管理、員工技能培訓等等,人員配備需要配合公司核心業(yè)務需要,有的要減,有的會增。
轉型不僅是對于企業(yè)的挑戰(zhàn),也是對員工的挑戰(zhàn)。一個搬運工可能因身體原因或出現更強壯的工人而下崗;也可能會因碼頭啟用機械設備來代替搬運工丟工作。這位搬運工應做兩手準備:鍛煉身體,讓自己保持強壯;馬上去學習機械知識。
據悉,在企業(yè)自動化轉型過程中,最稀缺的還是有設備改造或者工藝改造能力的自動化人才。
這種轉變意味著原有的合作方產品提供和服務都要隨之改變,而且不是固定的,能者居之。這是非常理想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