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副部長高燕日前表示,目前,中國與東盟6個老成員已對90%以上的產品實行了零關稅,與東盟4個新成員將在2015年實現該目標。
這意味著,中國與東盟的貿易發(fā)展將再上層樓。據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達到2105.6億美元,中國已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
作為中國與東盟貿易中的主體部分,我國對東盟機電產品出口額占我對東盟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因此,雙邊貿易自由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將為我國機電產品的出口營造更為寬松的環(huán)境。高燕表示,機電產品在中國和東盟雙邊貿易中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
自貿區(qū)全面建成
高燕是在7月23日舉行的中國東盟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十周年新聞發(fā)布會上透露上述信息的。
來自官方的資料顯示,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簽署《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標志著中國和東盟建立自貿區(qū)的進程正式啟動。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如期建成,中國對東盟10國進口的90%以上的產品實現了零關稅,東盟6個老成員也對自華進口的90%以上的產品實現了零關稅。東盟4個新成員將在2015年實現這一目標。高燕在會上如是表示。
東盟此前還提出將在2015年實現經濟一體化的東盟共同體,進一步克服區(qū)域內關稅、貿易、人員流動等多方面的障礙。
據介紹,從2002年至今,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從547.67億美元提升至2012年的4001億美元,年均增長22%,是2002年的7.3倍。中國已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而東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同時保持為中國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東盟多年來存有大量貿易逆差的情況從2012年起有所改變。去年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為4001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2043億美元,進口1958億美元,中方順差額為85億美元,占雙邊貿易額的2%。
官方資料顯示,在此之前,中國對東盟的貿易逆差約占雙邊貿易額的15%.在個別年份,甚至達到20%左右,比如2003年和2004年,中方貿易逆差分別為164億美元和201億美元,占當年雙邊貿易總額的21%和19%。
高燕分析,當年中國與東盟國家貿易不平衡是東盟與多個國家建成自貿區(qū)以后發(fā)生貿易轉移造成的。她同時表示,中方將采取積極的措施,擴大從東盟國家的進口。
具體措施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推動與東盟加強在海關、質檢等領域的合作,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二是積極促進有關國家對華出口農產品,適時組團到東盟各國開展貿易投資促進活動;三是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展會的契機,為東盟企業(yè)對華出口提供展示的機會。
對新興市場出口高速增長
在7月23日的發(fā)布會上,高燕還指出,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在中國和東盟雙邊貿易中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
事實上,海關數據顯示,1996-2012年,我國機電商品進出口額的同比增速高于同期我國外貿增速,已成為推動我國貿易快速增長的強大動力。作為我國進出口主要商品,機電產品貿易額在我國外貿商品總額中比重超過5成。
從貿易市場看,我國機電產品的進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美歐、東盟和日韓,市場集中度高,其中,新興市場的表現尤為突出。
據海關統(tǒng)計,2012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至美國、歐盟(27國)、東盟和日本的合計占比為50.48%(上年同期占比為52.17%);進口來源地中歐盟、日本、韓國和東盟位列前四位,合計占比59.60%(上年同期占比為62.46%),雖然與上年同期占比相比均有所下降,但市場集中度仍保持較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我國對東盟和韓國等新興市場機電產品出口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長。據統(tǒng)計,2012年我國機電產品對東盟的出口額為1042.86億美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8.5%,而且,2011年的增速也高達19.4%。
記者梳理海關數據發(fā)現,在機電產品方面,我國與東盟貿易額較大的國家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其中,泰國是機械產品第一進口大國,馬來西亞是電子產品第一大進口國。